
1888元的报名费 Ironman为何能有强大的定价能力?
托万达收购WTC(World Triathlon Corp,世界铁人公司)的福,Ironman时隔6年回归中国大陆,并已结束今年位于合肥和厦门的两场70.3距离铁人三项比赛。据美骑小编了解,WTC明年还将在大陆开办六场(已公布三场)比赛。
笑傲同行的收费标准
小编在今年1月份就报名了厦门站的比赛,跟着俱乐部的早鸟报名费为1151.28人民币;若错过了早鸟优惠期,个人报名的正价为1888人民币。这是我报过的所有铁三、马拉松、越野跑、自行车赛事中最贵的。国外Ironman 70.3赛事的报名费约为330美元,Ironman全程大铁为750美元,夏威夷KONA(相当于Ironman的世锦赛)的报名费加手续费要999美元。
而国内中铁协或STC、UltraS等本土赛事公司举办的铁三赛的报名费仅为200~400人民币。
全世界最古老的马拉松赛——波士顿马拉松针对美国跑者的报名费是185美元,而针对国际跑者是250美元。
与Ironman厦门站同期举行的是2016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这场为期7天(包括5个分站的比赛及2个休息日)的长距离业余公路耐力挑战赛的报名费团体早鸟价为900人民币,个人报名的正常价为1150人民币,而这个价格包含了组委会提供的7晚住宿和转场大巴的交通费(Ironman的报名费基本就只含参赛资格)。
由于这些年,国内无论是马拉松、越野跑还是自行车业余赛,都是与政府密切合作的,地方财政提供了大量的支持,除此之外政府还投入大量安保,媒体,医疗和志愿者服务的资源,它们的报名费相比国外同类赛事是“相当低廉”的。有人提出,由于洋赛事高度商业化、政府不牵头,运营成本高,便需要参与者缴纳较高的报名费。
Ironman回归中国,在去年WTC还未决定首个开办城市时,就有6个城市在抢着申办2016的Ironman赛事。在今年赛事落地时,政府依照惯例提供了一系列免费支持。单考虑那单圈45公里的自行车赛道,若政府不提供优惠,赛事公司要向政府缴纳超过一百万元的“封路费”。需分摊进选手报名费的成本低了,但Ironman中国赛却没有像其他参与性体育赛事一样在中国出现特别低的报名费。
铁三爱好者们对此几乎没有怨言,排着队给WTC“送钱”,甚至认为Ironman以外的国内赛事公司办的铁三赛“不够正宗”。2014年,国内一场山地马拉松设置了全程580元的报名费,在跑圈激起一片骂声:“太贵了”、“土豪赛事”、“想靠运动赚钱想疯了吧”……铁三爱好者却不会这样骂WTC。
WTC作为单日赛的运营商和优质IP拥有者,强大的定价能力不仅表现在报名费,还表现在赛事授权商业许可和周边产品。Ironman的“铁人村”就像是迪士尼乐园的主题商店,Ironman的logo给了所有纪念商品高溢价的能力。一般赞助品牌会赠送的logo小贴纸在这里要卖20元一张,一个logo小钥匙扣则要65元。一件胸前有大logo的T恤让有些人认为穿着就会成为“移动的广告牌”,但这样单价200多元的纪念品在赛前就被卖到断码(毕竟厦门站选手就有两千多人)。
▲铁人村里出售的各式纪念品(图片来源于网友)
选手要了解自己在比赛中各赛段各圈的详细成绩,要花6元购买苹果app查询(比官网提供更多数据)。想要获得比赛中高清无码的个人照片,需支付60元美金打包下载。
垄断地位造就的定价能力
这样的定价自然能带来高利润,良好的财务表现是王健林愿意花6.5亿美元的重金买下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
据万达官方说法,WTC每年在全球运营250多项赛事,通过出售赛事授权商业许可、报名费、赞助以及电视转播,每年税前利润超过5000万美元。WTC在2011~2014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净利润增长年均在40%以上,如果再加上中国业务,预期会更加良好。
高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是寡头垄断地位带来的,WTC是世界最大的铁三赛事运营者和最著名的铁人三项赛事品牌(IP)拥有者,占全球长距离铁人三项运动份额的91%。王健林在接受财新周刊采访时也这样说:“我最喜欢买像WTC这样的公司,他自己拥有赛事品牌,同时自己运营赛事,这个好处可大了,永远是你的,跑不了。”
1987年,国际铁人三项联盟(ITU)正式成立。可即便诞生很早,国际铁联运作的赛事很少也很封闭,世界上的铁人三项资源居然大部分都是被WTC垄断的。一个私有公司把一个国际协会挤到了这个地步,在很多体育项目中是很少见的。要知道国际足联在足球中绝对说一不二,国际篮联虽然打不过NBA,但在自己的体系内也有着绝对的权威。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