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技巧

“黑科技还是噱头?”大导轮系统 优越之谜

这仅仅0.25W的数据,跟大导轮系统公司一般对外宣称的3W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

大导轮系统 優越之迷--华球834.png

原来大导轮系统之所以顺畅是跟较低的链条张力有关的。有单速车调整经验的朋友肯定会知道,把链条拉紧,车轮便转动不顺。而把链条放松,直到最松但又不会掉链的位置,那即是最高效能的位置。

变速自行车如果使用较小的下导轮,同时扣入链条的齿数较少,那么必然要用较大的张力来减少掉链的机率。(上导轮对链条张力减少没有明显贡献)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也会体会到SHIMANO的想法。

第一,变速系统公司最优先考虑的是系统的耐用及穏定性。(大导轮易碰,低张力易掉链)

第二,高张要后拨对物料及结构要求高,因此低级反而用大导轮。

那么,如要用大导轮系统去改善性能,多少齿的导轮会较佳?

这很难说,顺滑带来了重量风阻及潜在的碰撞风险。其中平衡点很难用数字作定义。

链条一定要有张力,但由15T再往上加大导轮齿数,链条张力也不可以再大幅调低。因此,15T应是最佳之选择。

德国Berner是大导轮风潮的开端。一些主流的大导轮系统品牌在2015起才推出大导轮系统。

在2013年,Faction Facts 测试了当年的Berner 15T导轮系统,它比 Dura Ace 11T系统节省3W。

同一张力下,Berner15T变速系统比单速系统只多出不足1.7W阻力,却比Dura Ace 11T系统节省3W;笔者个人认为,11-15T大导轮系统是较有根据的选择。

毕竟,再深入改良的空间太少,背负的风险却不少。

参考资料:

*2015年发表的Ceramicspeed 17T-17T 导轮系统,1.43W阻力。

*2015年发表的 Tripeak Jetstream 11T-15T导轮系统,1.48W阻力。

注:不要以为大导轮系统就是最好的,笔者了解市面上有些大导轮品牌,装上后张力比原装更大。效果当然是适得其反。

上一篇:骑行小玩意系列(五):装哔?你需要一只铃铛

下一篇:编辑自用好物不完全“割草”系列:装备篇(三)

大家都说

[!--temp.www_96kaifa_com_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