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观察

单车技师的上门O2O项目会不会踩坑?

美骑观察|单车技师的上门O2O项目会不会踩坑?

无巧不成书,在五月的上海展,两个新发布的创业团队想法撞车了。

特修联盟

“特修联盟”的app预计将于六月上线,计划开展两种业务。第一种与目前部分品牌商及第三方平台运营的O2O模式类似,即让在线上购车的消费者,通过他们的app寻找附近门店,用他们提供的组装劵去该门店获得线下的装车和维修服务。如果你购买的是与他们有合作关系的品牌的自行车,这笔售后费用由品牌商支付;而如果你是买了非合作品牌的,售后费用需自己支付。

第二种是上门技师服务,他们希望利用闲散的车店技师及民间高手资源,用平台将这些资源与消费者装车和维修的需求联通起来,解决网购的后顾之忧。

尽管特修联盟表示仅收取非常微薄的中间费用,但消费者为何不绕过平台直接找门店?第三方平台很难在第一种模式中获得用户粘性。

美骑观察|单车技师的上门O2O项目会不会踩坑?

屋伏石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纯粹的、只做上门O2O的平台——屋伏石。

它声称为目前的行业困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对于门店来说,房租与人工的成本上涨正对它们的发展构成制约,品牌商也难保自己所有专卖店的生存;对于线下经销网络薄弱、主打线上销售的品牌来说,大陆能提供专业技师服务的综合店又太少,有排他性的专卖店经常把他们的顾客拒之门外。屋伏石对此提出“没有门店也能干”的口号,并计划制定技师技能评定体系,省掉占传统业态大头的中间环节,同时又能保证服务质量。

美骑观察|单车技师的上门O2O项目会不会踩坑?

解放“手艺人”,革命掉店铺。“手艺人”拿大头,平台拿小头,上门服务为王!听起来这理想状态简直太棒了,而且让人感觉特耳熟,然而现实会有这么顺利吗?

拦在前方的困难主要是成本问题

2015年,国内创业失败的上门O2O项目不计其数,涵盖了美容美甲、按摩推拿、理发美发、家政服务、宠物清洁美容、汽车保养、家电维修、烧菜做饭、洗衣干衣等众多行业,于是整个模式都被市场唱衰。要从0发展到对投资人描述的那番理想局面,团队需付出巨大的成本。死在创业大潮中的那些案例,多以再无钱可烧告终。那放在自行车业的情况如何?

1. 补贴流量产生的资金成本

这些平台面对的是双边市场,需要同时维护用户(车友)和服务者(技师)两端。当他们新进入一片区域时,用户和服务者都为0。屋伏石已与凯路仕、骓驰取得合作,意味着一定的用户量保证。为了服务好签约的品牌,也为了让“散客”用户多起来,一定要先招募一些服务者,直到其需求逐渐饱和,再加大供给,反复循环,把平台做大。

但在现实中,自行车组装、维修、保养并不是一种刚性需求,且这种需求受淡旺季影响很大。因此这个平台在没有统治业界之前,需求和供给间总是不平衡的,服务者会接不到足够的单,平台为补贴流量的差额必然要支付大笔成本。

如果平台的服务者都是兼职的车友或自由职业者,这本不会成为大问题。但我们知道大陆的优秀技师是凤毛麟角,平台在开拓地区市场时为保证服务质量、打出口碑,必须先使用全职人员。果然,屋伏石在发布会提出要组建官方技师团队。

早期的资金成本让服务者单方面承担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作为个体没有足够的用户支撑自己的生存,只能靠平台先行投入。而由于专业的全职团队从招募到培训到管理都会产生费用,平台承担的成本将进一步加重。

2. 效率降低产生的时间及距离成本

上门服务从本质来讲是一种小众的高端享受,参考私人医生和私人按摩师这些传统职业的收费。上门服务是需要服务者位移的。假设一个熟练技师坐在门店等顾客上门,平均用30分钟可以调完一套变速。但要他上门做一单,加上在路上的时间也许要花他3个小时。假设需求是完全充分的,技师一天全职工作8小时,在门店最多可接待16个顾客,上门却只能接2到3张单。

屋伏石自称为自行车界的“滴滴打车”,将用抢单的模式提高预约的效率。但在出行的领域,用户需求非常大、服务者也非常多,服务者的技能水平几乎是无差别的,因此每个服务者在接单后只需移动很短的距离,很快就能完成足够的订单。

而在自行车领域,要保证服务者的单量就需要更广的人均覆盖面,增加服务者花在路上的时间,降低服务效率;如果缩短距离,每个服务者只做短距离的就近接单,就会造成需求不足。

若想让自己向“滴滴”的理想状态接近,平台需花费大量成本教育需求方、培育服务方,逐渐提升效率;不然就必须用高定价来弥补效率的不足。然而目前车友对收费服务的价格是极其敏感的,因此只能靠自己补贴。

3. 抢占市场、打压竞品产生的成本

做互联网平台是进入壁垒特别低的玩法,新出现的模式极易被模仿。两家业务如此相近的技师O2O平台同时发布,日后定会出现正面对抗。

假设用户产生维修保养需求的频率为两个月1次,而让一个首次接触的用户养成消费习惯需用该平台3次,则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在市场有同质竞争者的情况下,用户会挑选使用,则培育市场的用时要成倍增长。

当双方都想加速这个积累过程时,不可避免地要用竞价来招揽用户。参考以往的团购O2O、外卖O2O和上门O2O平台间为抢占市场做出的疯狂补贴行为,简直是花钱如流水。

就目前的定价看来,特修联盟对不同车种、不同难度进行梯度收费,而屋伏石对非合作品牌的用户统一收99元的装车费,可以说屋伏石的收费比特修联盟要低得多。参考凯路仕烈风给线下车店开出的300元装车费,屋伏石的收费与技师的付出是否对等?

上一篇:从鸟蛋停运中窥探创业失败经

下一篇:骑友为何不去实体店?自行车店经营启示

大家都说

[!--temp.www_96kaifa_com_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