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客杜磊:提供电助力产品全套解决方案
美骑: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看一款电助力产品的时候,他们最应关注哪些部分?
杜博士:我认为首先要看力矩传感器,这是电助力车与普通电动车的最大区别。其中要看的专业数据有分辨率、精度,我们的精度现在能做到0.5%,这样的精度已经基本达到了功率计的水平。国内一些比较差的、弹簧的力矩传感器,精度只能做到20%到30%。
第二点是看反应速度。我们做过一个对比试验,当我们在BOSCH的电机上,从踩踏踏板到电机有力的输出大概是50到60毫秒,而VeloUP调到最快的时候,大约是30毫秒。我们不知道BOSCH是否为了消费者体验而故意调慢的,但这说明我们在反应速度上是不输他的。
第三点就是一致性。我们现在能把产品的生产误差控制到2%以内,这有利于整车厂的后期的组装、调试。
消费者肉眼能感受到的就是电池有多大、电机功率有多少、能骑多远、能骑多快。但这些跟我们电助力系统的控制逻辑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车子的续航里程只跟电芯的数量有关,电芯越多时,车子就能骑越远,这是一定的。电机方面,当功率越大,车子一定能骑得越快。这两点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解决的,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其实不应该在这儿,应该在骑乘感受上面。
假如我们要刷配置,我们可以做一个超大的电池,就有个噱头,说我们的单车可以续航400公里;我们也可以配一个超大的电机说我们能达到120km/h。但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你其实并不需要一个可以续航400公里的电池,你只需要一个可以满足你上下班或周末郊游所需的电池。骑着这车能比你平时挤公交车、挤地铁更快、更轻松就够了。
美骑:对比竞争对手,轻客的VeloUP系统的优势在哪里?
杜博士:我们有独立自主研发的传感器,这是我们从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衍生出来的技术,在整个自行车行业没有第二家像我们这样做,我们也就规避了很多专利的风险,这是很重要的。国内现在很多做电助力传感器的厂商,实际上是在用松下或者雅马哈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是同源的,他们就有专利风险。真的追究起来,他们的传感器产品甚至是不能在中国以外的地方销售的。
二是我们有联网的优势,可以做远程的固件升级,用以及时修复bug和进行功能更新。就像iPhone和特斯拉,我们也能做OBD的在线诊断,可以用APP来检测车有哪些故障。
我们未来甚至可以在app中更新一个功能,让用户支付一点费用,就能使用我们开发的功率计。
美骑:您觉得未来共享单车和电单车有可以融合的点吗?
杜博士:去年各家共享单车都是在抢坑,抢占了位置之后,今年就会想办法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消费者在产品层面会关注的点,第一个是便宜,二是方便,然后要求车子好骑。要便宜就要靠共享单车企业去烧钱,要方便就要看各家的投放数量,而若要解决好骑的问题,假如大家都是自行车,谁出来一个电助力的就是鹤立鸡群了。
美骑:据外媒报道,2007年时,欧盟委员会曾对中国电单车产品进行审查,未来可能会对电单车实行反倾销税的征收,您觉得这里的可能性大不大?
杜博士:我认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德国分公司已经去欧盟贸易委员会正式提交了一份询问,了解到这件事完全是子虚乌有的,欧盟委员会内完全没有人提交这一议题。
▲轻客电单车获得2017年台北展创新金奖肯定
美骑:轻客在2017年有什么计划?
杜博士:我们以后会提供全套的服务,就是既能提供电助力的系统,也能向合作伙伴提供车型的设计,我们可以提供从技术、设计,到量产、售后一整套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会在商业广场这种开放性的场所做我们的招商会、骑行体验会、见面会、发布会等等,不会传统地在酒店这种封闭式的场所举办,只能让一两百人体验到。我们会选取人流量特别大的地方,让路过的人们可以当场试骑,就能让他们对我们的产品有不同感知。
▲搭载了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的轻客TS01电单车
总结:
电单车产品在欧洲的盛行已经超过三年了,在自行车圈子里,有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大陆市场的潮流总比欧美慢了3至5年,中国市场乐于享受技术的下放和价格的亲民化。电助力技术从欧洲兴起,核心技术掌握在BOSCH、YAMAHA等少数厂商手中,电机价格的高昂也阻碍价格下降,以轻客为代表的中国厂商的异军突起正是一个契机,以优秀性能表现和高性价比打破欧美的技术垄断,有助于普及电单车产品。
消费者目前对于电单车的认知,更多还是停留在功率大小、续航长短、重量多少这些表层的特点上,对于电助力传感器这种看不见,但对用户体验非常关键的零配件关注较少,这也是电单车产品之前发展不开来的原因,大家并不了解电单车产品的核心价值。轻客的推广逻辑其实很有针对性,用大众化的推广、试骑,用最实在的骑行体验直击用户心理。